骆驼祥子原文加赏析
最佳答案:
我将先呈现《骆驼祥子》原文片段,再从人物塑造、社会反映、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赏析,为你展现这部经典作品的魅力。
# 原文片段
他不怕吃苦,也没有一般洋车夫的可以原谅而不便效法的恶习,他的聪明和努力都足以使他的志愿成为事实。假若他的环境好一些,或多受着点教育,他一定不会落在“胶皮团”里,而且无论是干什么,他总不会辜负了他的机会。不幸,他必须拉洋车;好,在这个营生里他也证明出他的能力与聪明。他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能作个好鬼似的。生长在乡间,失去了父母与几亩薄田,十八岁的时候便跑到城里来。带着乡间小伙子的足壮与诚实,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作过了。可是,不久他就看出来,拉车是件更容易挣钱的事;作别的苦工,收入是有限的;拉车多着一些变化与机会,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与地点就会遇到一些多于所希望的报酬。自然,他也晓得这样的机遇不完全出于偶然,而必须人与车都得漂亮精神,有货可卖才能遇到识货的人。想了一想,他相信自己有那个资格:他有力气,年纪正轻;所差的是他还没有跑过,与不敢一上手就拉漂亮的车。但这不是不能胜过的困难,有他的身体与力气作基础,他只要试验个十天半月的,就一定能跑得有个样子,然后去赁辆新车,说不定很快的就能拉上包车,然后省吃俭用的一年二年,即使是三四年,他必能自己打上一辆车,顶漂亮的车!看着自己的青年的肌肉,他以为这只是时间的问题,这是必能达到的一个志愿与目的,绝不是梦想!
# 赏析
在这段文字中,老舍先生为我们刻画了初入城市、充满希望的祥子形象。祥子原本是个质朴勤劳的乡间青年,因失去父母与薄田来到城市。面对生活的诸多选择,他敏锐地察觉到拉车是个更有“钱途”的营生,体现出他的聪慧与对生活的积极规划。
从人物塑造角度看,祥子充满自信,对未来有着清晰的设想。他相信凭借自身的力气和年轻,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努力,定能成为出色的车夫,拥有自己的车。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,展现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特点。他的“聪明和努力”,是他在困境中试图突围的凭借,也让读者看到了底层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在反映社会现实方面,文中暗示了祥子所处社会环境的艰难。尽管祥子有着美好的憧憬,但他不得不从事拉洋车这一苦力行业,且要历经重重磨难才能实现买车的梦想。这反映出当时社会底层人民谋生的不易,以及劳动人民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的无奈选择。“胶皮团”这一称呼,也侧面揭示了人力车夫群体在社会中的边缘化地位。
语言上,老舍先生的文字质朴平实,生动地展现了祥子的心理活动。如“他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能作个好鬼似的”,形象地表达出祥子即便身处艰苦环境,也能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。整段文字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,却将祥子的形象和内心世界鲜活地呈现出来,让读者深切感受到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的生活气息与挣扎,极具艺术感染力。
你对这段原文和赏析满意吗?要是你还想从其他角度赏析,比如祥子后续的命运转变,或是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,都可以告诉我。